(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 主办方供图
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期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教授屠新泉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如何理解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产业链外迁现象。
关于产业转移,屠新泉表示,一方面,它是一直在发生的现象,是一个市场经济的规律,因为资本总是往成本最低的地方去转移,“过去中国承接很多加工贸易,就是在承接别人的产业转移。”
另一方面,看到转移的同时也要看到升级,两者是并行的过程,因为一国的要素禀赋适合更高级的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相应的原有要素禀赋所适应的产业就需要调整并转移到其他的国家和区域。从我国目前的产业链转移情况看即是如此,总体上向外转移的是技术含量相对比较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多一些。
“当然因为中国的特殊性在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国土比较辽阔、人口规模也非常大,所以我们希望尽可能减缓这种转移,以免对国内尤其是就业造成冲击,对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造成冲击。”屠新泉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从过去的经验看,中国的产业转移已经是比较慢的,一般而言,当一个国家停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10至20年左右就差不多要进行产业转移,但中国的产业链经过大概40年左右才开始出现比较成规模的转移。
屠新泉指出,从外贸角度看,中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从过去是最终消费品的主要出口国,现在越来越成为中间品的最大出口国。比如,现在中国和越南、印度之间的产业链关系是“我们在中上游、他们在中下游”,形成梯度的合作关系,中国成为其中间品主要供应国。甚至包括韩国,“长期韩国对我们有很大的贸易顺差,但今年一季度我们对韩国有贸易顺差。”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