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速递 > > 正文

快消息!泼水节是民俗,而非无节制的狂欢

日期:2023-04-18 16:59:50 来源:红网
分享到:


(相关资料图)

□陈自强(湖南工业大学)

时隔三年,泼水节再度回归。4月12日,云南“傣历1385新年泼水节”盛大开幕,从现场的视频看,这次泼水节可谓一场宏大盛宴,央视也评论道“攒了三年的热情,在这个夏天尽情燃烧”,全国各地网友赶赴参加这一场盛宴。可另一边,也出现了许多乱象,在一则流传很广的视频里,一位女生被一群人围在中间用各种水枪喷水,甚至有人直接上前撕掉其雨衣。

这样的泼水乱象视频不止一个,4月17日,西双版纳官方回应称,针对女子被泼水撕雨衣一事,多部门已介入处理,将发布公告。

笔者认为,泼水节的争议与乱象背后,不是民俗节日的问题,而是对于这种节日的认识差异。泼水节到底是一种有其历史渊源、节日规范的民俗节日,还是一种与西方各种狂欢节具有内在一致性的以狂欢为特点的节日,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决定了我们对于上述乱象的看法。而破除乱象,则亟需划清民俗与狂欢之间的边界。

根据九派新闻此前报道,瑞丽市傣学学会办公室主任也恍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传统的傣族泼水并不是视频中看到的“打水仗式泼水”,只需用手舀水,泼向对方的双肩,以表祝福,“提一小桶水可以用一天”。笔者认为,“打水仗式泼水”不是泼水节这一民俗民族节日现代化的表现,而是部分人对这一节日的一种“狂欢化”想象与实践,看似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热忱,实际上却是一种对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尊重。

有媒体文章评论道,对具有狂欢性质的泼水节,不必上纲上线地大家挞伐,也别给民俗乱扣帽子。这段话里面有两个逻辑问题,一是泼水节是否有狂欢性质;二是公众的质疑,是挞伐的民族节日,还是给好好的节日蒙上阴影?

第一点,从泼水节的宗教起源、傣族新年的地位和其“相互泼水表达相互祝福的地方性仪式”的内涵看,狂欢更像是一种过度商业化所带来的污名和被动接受的符号,其内在本身不逾越祝福、友好、限度的边界而导致乱象;第二点,网友质疑和批驳的只是部分人的行为,而非民俗节日,质疑也只是一种“如果任其下去会怎样”的朴素担忧。

疫情三年,许多出行与冲动都被不可抗力压抑,面对久别的出行自由,或许大家多少带着一点“报复性”,正如央视所评论的一样,把攒了三年的热情,在这个夏天尽情燃烧。为什么大家从全国各地齐聚西双版纳,这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心理原因。泼水节在普通人认知里,就是互相泼水,是热情,是欢笑,是祝福,是那篇小学课文里的朴素与美好,是疫情三年的遗憾或许可以释放的一种可能。

但社会心理学同时也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就简单把这项端庄的民俗活动当作一种狂欢,在这种狂欢里,我们在集体无意识中走向勒庞所说的情绪化、非理性的“乌合之众”,是一种必然,由热情、欢笑、祝福的初心走向骚扰、无理、狂欢的结局也是必然。国外的狂欢节便是如此,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巴西狂欢节出了偷盗、乘机抢劫等不少状况,我国政府都会提醒当地公民提高安全警惕。

从这件事情来看,或许抱着狂欢之心参与泼水节的不在少数,这一方面提醒我们应当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持尊重,这种尊重最基本便体现在了解与理解,在参加泼水节之前就应该对其历史渊源、行为规范、注意事项有所了解;另一边,在提醒当地应该加强节日秩序管理之外,也提出了民族文化如何做好“商业化”这个难题,如何不让商业化过度侵蚀民族文化且在商业化中促进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是一个重要但需要不断探索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南极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2022077823号-13   联系邮箱: 317 493 128@qq.com